随着年龄增长,突然发现自己失去许多。生活犹如一张白纸。上面没有多少字迹。过分的保护,过分的担心,使我在一个与外界隔绝的世界里长大。羡慕的眼光,总是投向其他同学。我,似乎只学会羡慕别人。
小学生涯里,只能渴望老师选我参加比赛。因为有“提拔”,我就有理由可以参加活动。但是,每次带来的却是失望。不是比赛里输掉了,而是连赛场都没有踏进去过。一次又一次的“提拔”,却是一次又一次的拒绝?儿时的我,恨死了母亲。我不明白!只有怨恨!每一次谢绝老师们给予的机会,我都必须装作没兴趣。谢绝之前,希望老师多加劝阻。谢绝之后,希望老师再三考虑。总是希望奇迹出现。有哪个老师愿意跟我母亲谈谈?每一次的希望都带来落空。或许我的能力,不值得老师们为我这样做。这样的生活,让我学会了说谎隐瞒真相。
中学生涯中,我爱上了“wajib”这个国文字。有它的存在,我就有借口理所当然的参与活动。即使是“kerja masyarakat”,帮忙清洁校园,我也会兴致勃勃地出席。老师说:“这次的比赛全班都必须参加,无一幸免。”全班同学议论纷纷批评老师的做法,只有我,暗地里“爱”上老师。多好啊!回家只要说一声“老师说的,每个人都要参与”,就可以名正言顺地踏进赛场参赛了。中四那年,课外活动突然有算分了,还是算在大马文凭考试内。大家都苦恼。从没参与活动的,讨厌起这个条例。最兴奋的人,还是我!难得的机会又来临!无论如何,我参与了一个冷门的团体——学生记者团。或许因为刚组成,组织没有次序。团员不曾集会。我只懂那几个跟我一起加入的朋友。谁是团长?何时选团长都不知道。活动是进行了。但是,我们是直接通过老师执行任务。到了中五快结束,我出席了中学生涯中的唯一一次开会。那是华文学会的会议。原来,学记团早已有了组织。只是一直都没让我们几个知道。也因为在这个团契,我有幸参与唯一一次校外的活动——筹款活动。每一次的下午课,同学们总是要求老师提早让我们放学。大家都想快点放学回家去进行各自的活动。只有我,渴望早放学,为的是能腾出时间来观赏一些校内的比赛。例如辩论会比赛等等。中学生涯让我喜欢逆人而行。
生活中,我失去了多少?我真的很想拥有。我很幸运,成为其中一届的国民服务学员。这个机会对我来说是多么的难得。国民服务营里参与的,学的,都让我觉得充实。直到,来到学院,第一个星期的迎新会里,我就开始感到自己的不足之处。除了参与过国民服务计划,我还参加过什么?一个交流活动中,组员必须写出自己参加过的活动。望着白纸,脑里一片空白。组员怎么都写不停?我该写什么?一张小小的白纸,足以道尽我的空虚。自卑感由此而生。我告诉自己,这个地方,是我学习的地方。以前失去的,我都必须尽快从这里找回。只有这样,我才能充实自己,为了以后的教学之路,这是必须做到的。
如今的生活中,常常听到友人回忆起自己生活中的点滴。年少时参加过不少活动,经历过不少风风雨雨。回想起自己,什么都不曾有过。难道我生活中那段空虚的路线真的就成了生活中永远的遗憾吗?还是该对自己说“遗憾过去没有用,该在将来的路上创造一切所遗失的”?遗憾还是会有。怨言也会由此而生。但是,我想,最重要的是在将来的路上创造更好的自己吧!
没有评论:
发表评论